甘孜州在主题教育安全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,坚持把“改”字贯穿始终,向问题叫板,朝整改聚力,以整改成果体现主题教育实效。
一、加强安全责任压实
一是组织召开4次会议,安排部署国考、省考工作。派出3个督查组开展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建设检查,发现安全生产领域问题118项,森林草原防灭火问题54项,督促康定市、泸定县约谈施工企业2家。组织召开全州道路交通安全局际联席会议,落实州交通运输局牵头开展专项执法检查。制定州、县(市)安全生产“双主任”责任清单,压实党政“一把手”责任。二是落实8300余名三级防汛行政、巡查、转移责任人,公示720名防汛责任人,形成自上而下、覆盖全面的清单制责任体系。三是全州20974名四级包保责任人全覆盖签订各类责任书75741份。
二、强化避险转移执行
一是统筹值守、会商和扁平化指挥调度体系,整合救援力量2710支5万余人靠前驻防,调度物资、装备、机具前置;开展宣传教育1000多场次,实战和避险演练5249场次。二是出台《强降雨“四通道”机制》《“喊醒”“叫应”机制》,发布各类通报、预报、现报1221期,降水信息2.39万条,短信覆盖400余万人次。三是制定完善四级防汛应急预案和临灾处置方案,建立临灾处置“三人一屋”制度,确保转移、评估、返回全过程安全闭环。汛期以来,全州共发生洪涝灾害62起,受灾6970人,转移49396人,安置352人,直接经济损失19842.03万元,无人员伤亡,3起避险转移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。
三、加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
一是累计排查重大事故隐患183项,已整改156项,正在整改27项,落实未整改完毕重大事故隐患县级领导包保责任制,确保在可控范围内整改。二是组织全州非煤矿山事故警示会;开展矿山检查,排查隐患18条,全部整改完毕。督促落实污染防治措施,检查15座矿山,发现问题23个,整改22个,整改率达98%。全面落实特种设备主体责任,检查企业7家,特种设备21台。三是排查道路隐患107处,完成隐患整治104处,整治率97.2%;检查运输企业、场站151家次,发现隐患62处,整改51处,整改率82.26%;检查水运企业、船舶、码头、渡口等63个点位,排查、整改问题16处;对高速公路、国省干线等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督查,发现问题隐患151项,全部实现隐患“动态清零”。查处交通违法无证驾驶137起、饮酒驾车29起、醉驾驾车1起、客运超员280起、货运超载851起,暂扣驾驶证21本、吊销驾驶证1人、拘留4人;开展“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七进活动”46场次,发布警示案例2起。四是持续推动城镇燃气集中攻坚,在APP系统录入餐饮等企业3648户,累计排查3575户,排查率达到98%,发现隐患411项,整改399项,整改率达到97%。及时进行赋码管理,登记气瓶档案信息233532条,上传充装记录1037679条。五是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月活动,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、宣传礼品1200份;聚焦消防主体责任落实和商超市场、民宿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。六是组织教官团开展送教活动18场次,深入南路7县(局)的8个乡(镇)、7家企业开展调研,发现问题51个,整改完成43个;落实“一案双查五挂钩、天天抽查常警示”机制,累计抽查县(市)76次,乡(镇)168次,发现问题68项。
四、筑牢安全工作作风
一是10月以来,派出检查小组2483个8207人次,聘用专家35人次,检查企业4752家次,排查一般隐患989项(完成整改834项,正在整改155项);处罚罚款76.271万元,责令停产整顿企业4家,警示约谈12家,曝光4次。二是接报各类举报案件21件,查实3件,兑现奖励6050元;收到企业内部安全风险隐患报告290件,兑现奖励28435元。三是与国有企业签订《2023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》7份;开展督查检查23场次,发现、整改问题隐患145项;督促企业健全机制,配备安全员78人,开展警示敬育1666人次;聘请安全专家7名开展安全帮扶;2个问题隐患纳入9·5泸定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予以整治,加强安全投入2641万元,促进企业安全运营。